从化区首个“来穗人员之家”已在江埔街河东南社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据悉,该来穗人员之家既受理来穗人员信息登记采集、居住登记采集、租赁登记备案等业务,还提供消防培训及体验、图书阅览、心理咨询、免费上网、孩子课业辅导等多项服务。
新闻很简短,却很贴心、暖心,譬如其中有一项“托管服务”。针对很多来穗人员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加点,孩子放假后也没有人看管,“来穗人员之家”向来穗人 员推出“托管服务”,组织民情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周末为环卫工人孩子提供作业辅导、电脑培训等活动。受惠者不仅省事、省钱,还特别省心、 放心——把孩子交给大学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而且还有一大帮孩子一起玩,孩子也开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州共有800余万名来穗人员,已接近甚至超过户籍人口。2016年初,广州推出“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 (2016~2020年)”,助力推进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全方位融合融入。从管理到服务,从暂住到融合, 从就业到社保,在接纳来穗人员方面,广州一直在大步走。从小处着眼,从服务着手,从化的“来穗人员之家”正是融合精神之体现。
“来穗人员之家”和其他区的一些探索(如番禺“金雁”),都见到了社会第三方力量的影子,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来穗人员所需要的服务是多元的、个性的,有些服务 需求超出行政服务范畴,亦是基层政府做不到或干不好的,譬如孩子托管服务,有心也未必有力。这些服务恰恰是社会组织的专长,由社会组织、专业社工“补 位”,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可以为来穗人员提供更加多元、更加贴心的服务,更加迅速、有效促进融合。广州市正在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 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格局。在我看来,来穗人员服务更需要“三社联 动”,需要更多社工入驻“来穗人员之家”,发挥其他力量难以替代的作用。
除了专业社工,还有一种力量可以利用,就是来穗人员的中坚力量。白云区来穗局曾表示,来穗人员的流动模式由过去的单身候鸟式流动向家庭式、家族式流动转变, “成村成屯”聚居现象渐为普遍。地缘聚居模式为来穗人员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将来穗人员中的威望较高者吸纳到来穗人员服务者中,变管理对象为治理主体,提升 他们的归属感,发挥他们在服务同乡中的作用。同源共治,变他乡为第二个家乡,营造一个多赢局面。
此心安处即是家,来穗人员的事就是广州的事。促进来穗人员融合,政府出政策出钱,政策引导、财政购买;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出人出力,承接项目、提供服务。多方力量互相信任,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