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声音
大亨转卖≠楼市崩盘
接手企业也不傻
本周,李嘉诚家族以作价89.56亿港元,转让上海高档写字楼东方汇经OFC项目的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这是今年内李嘉诚第二次出售内地物业,其高调退出内地商业地产的动作让人忍不住猜测,“中国商业地产已经高位触顶?”
广州高力国际调研及咨询部董事陈厚桥表示,企业转卖物业不代表对市场失去信心,而是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和方式。目前,中国 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将继续保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强调将拉动内需作为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大环境下,内地房地产市场仍将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变化,此时预 判内地商业地产或是整个房地产市场高位触顶,为时尚早。
记者日前亦从业内人士口中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业内人士表示,与主流媒体担心的资金撤出国内市场暗示后市转弱或“泡沫崩盘”相比,大众或许忽略了重新介入或接盘的新资金和新财团的动向。 记者王雯倩
地产大佬转投海外现象值得警惕
近期内地楼市重磅新闻频出:在长江实业(00001.HK)与和记黄埔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将套现89.5亿港元之际,复星国际将斥资 7.25亿美元,从摩根大通买下洛克菲勒家族两栋地标性建筑之一、高达60层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大楼。而上周,绿地集团也宣布以50亿美元投资纽约布鲁 克林的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虽说当中有卖有买,方式并不同,但相通的一点却在于,都是资金在离开内地市场。
李嘉诚离场套现89.5亿港元
和记黄埔(00013.HK)近日公告称,由长江实业(00001.HK)与和记黄埔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已锁定买家,将以89.5亿 港元出售。公告显示,东方汇经中心的买家来自两方,钻机集团有限公司将收购项目6%权益,另两家离岸注册公司HYZLDevelopment Co.Limited与HYZLInvestment Co.Limited将收购剩余94%权益。钻机集团目前已确认为光大控股持有,但另一买家的真实身份尚未正式公布。有业内人士透露,其为一家国有背景的 金融租赁公司。
据了解,东方汇经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333号,东面正对“上海中心”,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目前尚在建设中,预 计2014年竣工。“李嘉诚出售此项目,或许代表他对内地市场的一种看法。”莱坊中国区董事杨松表示,“未来几年,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将迎来高供应局面,会 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这可能也是选择此时出售的一种考虑。”
据莱坊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截至2013年上半年,上海超甲级和甲级写字楼存量达到620万平方米。其中,浦东小陆家嘴所占比重最大,达 26%。而未来数年,随着虹桥、后世博区域以及徐汇滨江争相打造新兴商务区,上海写字楼新增供应还将大大增加,空置率将相应增长。特别是 2014~2016年,包括上海中心等一批项目入市,上海甲级写字楼供应将出现激增态势,2015年新供应将达200万平方米的新高。预计2015年上海 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或上升至13%。
杨松认为,“内地市场正在告别高增长阶段,出于对更高投资回报率的追求,做这样的资产处置有其商业逻辑。”
而根据和记黄埔的公告,出售东方汇经中心50%股权将净赚18.4亿港元,据此估算,出售项目100%股权的获利将接近37亿港元。东方汇经中心的交易将在达成若干条件后完成,届时这也将标志着李嘉诚在上海打造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中全身而退。
复星绿地纷纷出手抄底美国
本月18日,中国民营企业复星国际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公告,将斥资7.25亿美元,从摩根大通买下高达60层、洛克菲勒家族两栋地标性建筑之一的 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大楼,购入单价相当于人民币21712元/m2。据悉,这也是中国开发商本月在纽约进行的第二大房产收购交易,这也是复星第一次海外物 业投资。此次复星国际大手笔的海外楼市投资,可谓将国内地产大佬的海外投资推向了新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国内地产大佬大手笔海外楼市投资就 多达数起,除此次复星国际外,SOHO张欣以家族名义投资7亿美元购入纽约通用汽车大厦40%股权,万达集团宣布投资近7亿英镑在伦敦建设超五星级酒店。
上周,绿地集团宣布以50亿美元投资纽约布鲁克林的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成为了纽约20年来最大规模房地产单体项目,同时也是中国房企迄今为止在美最大投资。
业界人士认为,任何的投资都是利益驱动的使然,以此次复星国际巨资买下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为例,尽管交易金额高达7.25亿美元,但其均价却仅为人民币2.17万元/m2,此价格仅相当于当下珠江新城写字楼一半的售价。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其抄底意味浓厚。
尽管当下仅以复星国际大手笔海外楼市投资案例,还难以断定资金撤离内地就是因为国内楼市的春天已结束。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今年国内地产大佬 海外楼市投资已现热潮,这是否就预示着,我国楼市极有可能行将进入一个震荡下行的拐点?而李嘉诚卖出东方汇经中心,显然就是高位套现的具体表现。
因此,有学者强调,当楼市已现“见顶”这一信号发出之后,诸多群体均应提高警惕,以防患于未然。因为,相比于中小型房企以及普通购房者,地产大佬对宏观政策以及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显然更为全面、且更具前瞻性。 记者王荔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