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通常来说,由政府引起的舆论事件跟现实世界是两条线——往往热点甫成,“舆论场”上物议鼎沸,来自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淹没了所有报纸、网站头 条,大有动摇星河之势;但现实中,久历考验的地方政府早塑就一身定力,熬过当口,躲一阵子,“舆论场”来得快去得更快,该干什么,继续干就是了。
但阿房宫事件是个例外。最近问起后续,西安市的官员说起来心有余悸,“方案调整很大,项目名字都要换掉,教训深刻”。
教训有多深刻?近两个月,全国不少地方的党组织学习了中办转发的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陕西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情况的报告>的通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380亿打造“新阿房宫”引舆论质疑》一文上的重要批示精神。
据说,陕西省委的学习心得有“三点感受”,以及若干专题学习材料。而具体到阿房宫项目,西安市的官员说,方案调整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文物保护项目的调整,也包括相关商业项目规划的调整——位置、命名可能都要变。
这样的案例在“舆论场”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史上,实属少见。回头看,阿房宫事件从发生,到一步步发酵扩大,有哪些教训?
除开“拆旧建新”是非不说(所谓的旧阿房宫其实只是个早年建设的违规商业景区),严格来说,“新阿房宫”其实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文物保护属性的阿房宫 遗址公园,一个是首创集团计划投资的“首创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后者说白了,是个距离阿房宫遗址公园不远的地产项目,取“阿房宫”之名而已。
舆论事件常常是一本糊涂账。今年6月份,西安沣东新城公布了“380亿打造首创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的消息后,大量媒体跟进报道,网络的碎片式传播迅速让“西安380亿再造‘新阿房宫’”占领了大量网站、微博新闻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