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日前掀起降价风,由新鸿基与长和系为代表的香港老牌地产商纷纷打折促销,最高折扣一度高达40%。香港作为一个历经楼市跌宕起伏的成熟市场,其风向标意义可谓深远,而这一信号,使成交量已大幅下滑的内地房地产业的悲观情绪再度加剧。
17日发布报告显示,第7周监测的42个城市中,超九成城市周均成交面积同比下跌。数据库数据显示,第7周监测的42个城市中,月周均成交面积除温州、徐州、南充外同比全部下跌,其中北京、深圳跌幅最大,分别下跌91.83%和89.29%,广州紧随其后,同比下跌77.25%。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业未来判断也不看好。自2013年起,房地产股全面下跌,跑输大盘8个百分点。其中,地产龙头保利地产2013年股价跌幅 达38.2%,万科下滑19.37%,招商、金地同样如此,跌幅分别达29.75%和3.68%。业内人士表示,地产股走势不仅是房企上市公司当季业绩的 体现,更代表了市场投资者对于未来房价和房企运营情况的预期。一时间房价“暴跌论”又起。
香港楼市或对内地有影响
随着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双辣招”调控持续发力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香港部分大地产商近期大手笔降价卖房,与此同时香港豪宅买卖萎缩,一些内地客在香港亏钱卖楼。
2月10日,新鸿基地产位于香港元朗的“尔峦”推出156个新单位,平均售价约8526港元/平方英尺(约合人民币71679元/平方米),比去年推售 时降幅达35%,比周边二手楼价也低10%-15%。为吸引内地买家,针对香港楼市调控双倍印花税和买家印花税的“狠招”,新鸿基地产提供“交易完成后回 赠税费总额70%”的优惠。以此计算,项目的最高降价幅度超过40%。香港长江实业今年初推出的新年首个新楼盘“DIVA”,折扣后优惠幅度达25%,售 价处于同区域最低水平。
同时,内地客在港亏钱卖楼的消息也不断传出。一位内地人持有位于港岛山顶的300平方米房子,2011年购进花 了约1.28亿元,最近以1.3亿港元售出,账面虽赚200万,但连同印花税及佣金等,估计亏损600万元。另一处约90平方米的住宅,原由内地客以 2265万元购入,近日以2200万元易手,实质损失180万元。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路兴表示,香港楼市与内地楼市上涨周期联 动,香港作为内地房企主要融资地,热钱外流势必会对融资造成影响。但自2013年房地产市场走高以来,房地产项目出货率较高,房企资金较为充裕,内地楼市 又有其独立性与封闭性。“因此,香港楼市从某种角度来讲对内地楼市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能过高估计。”“实际上,我们应注意的是香港楼市下滑对内地购 房者预期的影响。”赵路兴说。
对于2014年内地房地产风险,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应警惕对市场风险认识仍然薄弱的内地房 企,对房市信号作出错误判断,造成不可控的风险。“香港楼市经历过市场的春夏秋冬,一旦出现问题,反应较为迅速并谨慎。在出现问题时,果断割肉,以减少损 失。但内地房地产企业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短暂低迷,但却未经历过较大的高低起伏,内地房企对风险认识仍然薄弱。”
“暴跌论”难立足
近日关于房价下跌的报道大有蔓延之势,人们敏感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据了解,房价暴跌的判断来自对中国经济减速、国外房地产市场多年发展规律的推论,更直接的理由则是1月份楼市成交量出现腰斩。
或许对房价暴跌的预判并非空穴来风,但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毕文表示,房价“暴跌”的观点推断并不现实。周毕文分析称,目前不同城市间已经出 现了房产价格分化,一线城市维持不动或略有上涨的空间,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会往下走。但在缺乏数据支撑、购房需求多、地价高的情况下,断言房价暴跌是不现 实的。
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分析指出,当前房价“暴跌论”很难站得住脚,目前多数二三线城市楼市还是“供小于求”的态势,而年初一些城市房价环比下跌,与当地市场为迎合“返乡置业潮”出台的促销政策有关。
严跃进预计今年上半年房价依然会步入小幅上升通道中,而自下半年开始,房价会呈现局部性降价,但总体依然以涨为主,但涨幅会收窄。同时,他还认为香港房 价的下跌,和内地基础不同。香港市场上,楼市被金融资本和海外热钱所围拢。所以当此前美国退出QE后,资本逐利性决定香港楼市的金融基石被抽空,这样房价 上涨就缺乏动力。内地楼市虽然也有很大的金融资本做支持,但终究最大的决定变量是供求的对比力量。在新型城镇化下,这样一种关系依然很难扭转。同时,在楼 市调控的3年时间中,土地价格总趋势是上涨的,这也是内地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未来投资楼市需谨慎
在当下投资渠道相对匮乏,股票、黄金市场不被看好的环境下,房地产依然被视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然而当前住房投资遭遇调控限制,且城市间分化情况严重,业内对买房投资也是观点不一,虽然热点城市仍被看好,但是支持出手买房与保持谨慎观望的声音并存。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经过这一轮史上最严房地产市场调控,“去投资化”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各个城市逐渐回归到以供需为主的市场基本面本质。据 《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四种类型的千万富豪中,炒房者就占有一席,炒房者指的是主要投资房地产并拥有数套房产的人,他们占千万富豪的15%, 大约有16万人,比2012年增加1万。
业内人士指出,在房地产行业黄金十年已逝的大背景下,依靠房地产继续致富已不像以往那样轻松。 虽然房地产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品种,但投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值得投资的物业因被限购难以购买,而投资不限购的商业地产不仅风险大还需要专业知识和眼光。 目前,在广州中心区购买一套两房单位至少要投入两百万左右,这样的高门槛必然使得一些资金不雄厚的小投资者离场,而且在现阶段交易税费高且交易限制多的情 况下,短线炒房已很难获利,中长期投资将是大势所趋,这对资金的占用要求也更高。在房产投资门槛渐高,获利难度增加的同时,市场上的投资渠道、产品却有日 益增多趋势,商品房、写字楼、黄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由于货币政策偏紧,不少银行推出年化收益率5 %-6%甚至更高的理财产品,比投入数百万租金回报却不过2%-3%的房产投资似乎更有吸引力,而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更让投资方 式发生改变,今年,或许有更多人不再将投资的眼光紧紧盯着房产上,房产投资市场的分化或也是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