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介联盟声明要求安居客统一全国消费模式、停止随意涨价、透明消费数据、提升服务质量 等内容。据了解,目前京沪两地联合抵制安居客的地产中介企业已多达9家,分别是我爱我家、宝原地产、德佑地产、链家地产、麦田房产、21世纪不动产、汉宇 地产、福美来不动产、中原地产。
有统计显示,根据当时安居客网站上的数据显示,联合抵制后第二天,北京安居客二手房源信息从约45万条降到了7万多条,上海安居客二手房源信息从50多万套降到10万套左右。
3月12日下午,安居客集团发表了声明,表示安居客正在与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理性的商业谈判,本着积极态度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过去一段时间形 成的误会和沟通不畅寻求谅解。声明还表示,“为了避免给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压力,安居客集团已于3月11日宣布并停止实施调价计划。”
斗争或将升级,58同城或被牵入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不断壮大,在与中介公司的合作谈判中变得越发强势,价格不断上涨,中介公司认为已难承受。
胡景晖介绍,目前品牌中介公司客源的30%-40%来自于这些互联网平台,中介行业确实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度,“但这个依赖是相互的,也是有限度的,目前 品牌中介付给互联网平台的费用总和,大约已占到中介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10%。加上最近半年,二手房市场低迷,中介公司利润下降,安居客这次涨价,逼迫得 比较紧,导致了中介公司联合抵制。”
在中介公司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显示,中介联盟在抵制安居客后并不会收手,58同城或将成下一个抵制目标。
对此,58同城相关负责人宋晓曦表示,之前58同城和中介公司有一些误会,目前正在积极和中介公司进行澄清与沟通,希望双方今后继续加强合作。
PK台
阵营表态 双方均留回旋余地
安居客市场部负责人陆女士表示,事情发生后,公司正在和参加抵制的公司分别进行谈判。“我们的工作确实也有不足,目前已放弃涨价,老板不希望公司和客户针锋相对,希望积极协商,继续合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抵制安居客事件发生后,某房产网站也放弃了对二手中介公司的价格上调。
记者采访了二手房中介与互联网平台两大阵营的多家公司,发现在双方走向对立的同时,多数单个公司发声时,都非常谨慎、低调。
除我爱我家外,记者还采访了此次参加联盟的三家北京品牌中介。第一家品牌中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想就此事发出太多声音,这次事件只是价格问 题,我们也没想把安居客打死,以后还是得继续合作。”而第二家和第三家中介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的态度以中介联盟的声明为准,不便发出更多的声 音。目前,多家品牌中介公司在加入抵制安居客联盟的同时,却并不愿意过多树敌,尽量多留今后继续合作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博弈前景 业务渗透相互依赖
记者采访的多家中介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均认为,在目前阶段,双方的相互依赖度仍然很大,谁也不可能把另一方打死。但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展业务,增加话语权。
胡景晖表示,“现在几家大型品牌中介公司,都有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我们也在大力发展这一块,与其每年付给外面的互联网平台上亿元的资金,不如发展自己的 平台,减少对外网的依赖度。”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场,链家地产、我爱我家都已把推广互联网平台作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同时,据了解,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也有着进军二手房租赁和买卖中介业务的长期规划。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现阶段,中介垂直网站还很难取代这些房产门户、房产网络平台,互联网平台也还不具备经营中介业务的条件。现在如同一个商家可以在大卖场里开店铺,也可以在直接商业街开“专营店”,中介公司自身网络平台与外部网络平台之间,完全可以共存。
浮出水面 虚假房源恶疾难改
在此次中介公司与互联网平台的博弈中,一个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由来已久的问题也被顺带提出,即网络上的重复信息与虚假房源问题。记者在58同城、赶集网等网站上,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房源与房源信息不准确的情况。
在中介方提供的一份声明中提到,针对杭州二手房市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杭州二手房在售房源为5万-7万套。而杭州的几大房地产网站,二手房源多则近30万套,少则也有近10万套,这里的重复信息与虚假信息之高不言而喻。
互联网平台方面认为,重复房源和虚假房源是二手房中介公司的经纪人所发,责任在于中介公司不能约束自己员工的行为。记者观察发现,北京市场上的一些品牌 中介公司的经纪人,在自己公司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明显受到更多的约束,信息真实、可靠得多。而同一套房源,同一个经纪人发布到外网的平台上,很多信息 就会掺杂虚假成分,借此招揽更多客户。
但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也是其中的重大受益方。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互联网平台采用靠点击流量 获取利润的方式,发布信息越多,网站收益越高。重复信息与虚假房源信息,实际上大大增加了互联网平台的收益。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虚假房源无论是对中介公司 还是互联网平台,从眼前利益来看,都是巨大利润来源,双方都没有打击虚假房源的动力,但损害的却是消费者的利益。
目前,接受采访的几家网络平台和中介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治理重复、虚假信息的意愿,并制定了一些具体办法,其效果将待消费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