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多数“限购”城市松绑或放开、央行“930房贷新政”等一系列政策利好落地,10月各地楼市普遍出现销量回暖趋势。11月5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中国10月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连续第4个月增长,并创下年内最高。
价格方面,尽管最近公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10月全国100个城市的新房均价环比和同比首次出现双下跌,但环比跌幅已经出现收窄,而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也较9月增加6个。这一背景下,不少房企拿地“补仓”热情重现,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再次开始活跃。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成交量
多机构称10月回暖明显
11月5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其监测的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83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4.3%,同比减少1.1%。30个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成交量出现了环比增长。
报告指出,目前已连续4个月成交出现环比正增长态势。10月份成交已经创下了年内最高。今年10 月成交虽然弱于去年同期,但强于2011 年和2012年,市场乐观情绪显现。
11月3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利好政策影响下,十月重点监测的42个城市成交量达2416万平方米,尽管较去年同期仍有所下降,但已经环比上月增长12.6%,创年内最高水平。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成交量全线上涨,广州成交面积增幅最大,为58%,深圳次之,环比上涨47%,此外北京、上海也有超过20%的增幅。25个二线代表城市中17个城市成交量环比回升,南京、杭州等地增幅显著。13个三线代表城市中也有10个城市成交量上涨。
易居的报告显示,10月份,一二三线30个典型城市成交同比增幅曲线都出现了抬头态势。其中,一线城市的同比增幅由9月份的-41.3%上升为-10.9%,二线城市由-9.2%上升为1.2%,三线城市则由-12.2%上升为2.0%。
其中,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328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0.3%。报告分析,“从环比值看,一线城市10月成交行情较好,创下了今年新高,可用‘飙升’一词形容。”
成交价
10月百城住宅均价“双跌”
相对全面上涨创下新高的成交量,10月楼市价格方面的表现相对没有那么抢眼,但也出现一些回暖征兆。
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10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62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为连续第6个月下跌,但跌幅缩小0.52个百分点。
而从涨跌城市个数看,百城中有73个城市环比下跌,27个城市环比上涨。与9月相比,10月价 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较9月增加6个。而十大城市中有4个城市环比上涨,上涨城市数量较9月增加3个。值得注意的是,尽管10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数量有所 增加,但价格涨跌幅度都较小,显示出房价趋向平稳。
报告认为,整体来看全国主要城市住宅价格仍处于下行区间,但10月跌幅缩小。从政策环境看,9月30日央行出台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扭转市场预期将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而从需求方面来看,限贷政策调整加强了对个人购买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从供应情况看,为完成销售目标,房企继续加大推盘力度,住宅新增供应量上升。
中指院报告分析,“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各类需求释放或将促进市场回暖,但在高库存以及全年销售业绩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四季度房企仍将会以去库存为主,价格降幅或将逐步收窄。”
土地市场
一线城市量跌价升
业内人士表示,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主要城市成交普遍回升,预计后市随着政策叠加效应的释放,库存高企、资金短缺等问题将逐步改观,但大幅度反弹现象不会出现,量增价稳将是年底楼市的主要趋势。
近期,开发商拿地意愿有所回暖。近日沪深两宗宅地成交,单价均创新高。而深圳年内首宗宅地刷新深圳宅地历史单价记录。但开发商也表示更愿意选择在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域拿地以减少潜在风险。
上海易居11月4日的一份报告分析,10月1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1354万平方米, 环比上升35.3%,增幅由负转正;同比虽然仍下降49.3%,但降幅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32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 11%,同比下降44%;成交均价为855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34%,同比上升43.2%。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成交均价出 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而在土地出让金收入上的数据则表现“喜人”,10月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561亿元,环比增加56.8%,同比降幅收窄约50个百分点,环比增幅近90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今年前10个月,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6710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 比下降16.7%,较2012年同期增长73.5%。由于土地市场一般滞后于商品房市场,今年内同比增幅出现较大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对后市的信心在一定程 度上有所增加或可带动土地成交。“当然,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遇到好的购地机会仍会积极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