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2015年IT、房地产、金融和汽车行业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对应届生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约有44.4%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地点,但相比去年的62.5%下降了18.1%。
“宁 要大城市里一张床,不要小城市里一间房”,这是多年前一些应届毕业生的决绝宣言。于是,不少年轻人宁愿当蚁族、住蜗居,也要守在北上广深。而如今,似乎应 和着“逃离北上广深”的叹息,2015年毕业生不再那么执著赴北上广深就业。这种变化耐人寻味:究竟是意蕴丰富的风向标,还是偶然生成的调查“偏差”?
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尊重这种选择。大学毕业生已是成年人,他们有权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无论选择在哪里就业,都是经过了一番斟酌。大学生可以选择大城市,大城市也可以“选择”大学生,这种“选择”体现在多方面,比如有的城市喜欢招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
与 相关调查相“出入”的是,深圳对毕业生始终保持开放的襟怀。数据为证,2014年深圳市共引进人才14.25万人,其中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6.07万人, 而2010年为5.07万名应届毕业生,2011年为5.69万人,2012年为6.07万人,2013年为5.67万人。可见,深圳接收大学毕业生保持 稳定状态和递增趋势。
既然如此,相关调查为何显示深圳也在毕业生就业意愿率下降城市的行列?也许因为担心高房价,也许受到了暗示,再或者被误导。受调查者的心理已无法全部掌握,也难以真实还原。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据此剖析,并找出应对之道。
近 年来,深圳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相关措施。比如,去年年底修订颁布了《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一大亮点是将原来只有重点企事业单位的高、中、初级人 才才能享受的租房补贴扩展到应届毕业生。其中,本科生为6000元/人、硕士9000元/人、博士12000元/人。这种做法,在国内城市中似乎并无平行 者。这种做法,打破了唯有博士硕士才是人才的鄙陋心理,这种做法无疑富有远见,又立足于本地现实。
深圳是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她之所以英姿勃 发,正在于她不断吸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她之所以潜力无穷,也在于她已建立不断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尽管如此,有识之士仍不满足。今年市“两会”期间, 不少市人大代表就担忧深圳留不住人才。市人大代表杨勤认为,对于来深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房价以及租房成为其需要考虑的问题。建议深圳建设房租低廉的迷你公 寓,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租住。这样的人大代表接地气,又深谋远虑。欲图未来,先铺现在;欲行之久远,先夯实根基。人才便是最具质感的根基。
深圳的人才政策已备受称道,是否仍要再放开手脚,需要政府审势。无论怎么说,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不断构建优厚的人才政策,就能吸引更多的高新人才。
而 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站得高、看得远,应该充满朝气而不是暮气,应该超脱于房价,而不能被房价绑架。梁启超认为,年轻人应该“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 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今天的年轻人更应如此,择其所好,爱我所爱,丰盈人生,才能拥有更多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