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韩长赋在报告中坦言,尽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取得不小进步,但“农业还是‘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将成新常态,城乡差距绝对值还将拉大;对于决策层而言,深化农业改革被寄予厚望,或将助力新农村建设。
“短板”与“短腿”
韩长斌在报告中引用了最高领导人近期在一次考察中的讲话: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农村这一头之所以不能丢,在于当下中国农村和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一方面,是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出现的诸多新变化。
报告中对比着墨甚多,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2142亿斤,连续4年超过11000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而在去年,全国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农民收入增长也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 缩小到2013年的3.03∶1。
“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同比实际增长9.7%,增幅比城镇居民高2.8个百分点。”韩长赋称。
另一方面,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建设的滞后是不容置疑的。韩长赋坦言,当前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以农业生产为例,韩长赋表示,未来随着人口总量和城市人口增加,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将成为新常态。
与此同时,地减水缺的局面仍将持续,农业生产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中低产田还占耕地总面积的2/3。
另外,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矛盾更为凸显。
“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韩长赋表示,“有的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
而农产品内外差价倒挂就成为农村生产领域中的另一种“新常态”。报告中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仅今年9月份,国内大米、玉米、大豆、棉花价格就分别比主要港口到岸税后价每吨高34.2%、58.1%、35.9%、16.9%。
再从农民收入看这个层面来审视,尽管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相对比值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18059元,比2005年增加10821元;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东部地区绝对差距达到5218元,比2005年增加2603元;农户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情况值得关注。
“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韩长赋表示。
五年完成确权
面对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决策层的思路是发展与改革并举。
“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韩长赋在报告中称。
据悉,农业部在下一阶段将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
与此同时,还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力争到2020年,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
而在农村改革层面,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则成为下一阶段农业部门工作的重点。据韩长赋介绍,一些近年来已试点的改革举措,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以万众瞩目的土地确权为例,报告中明确提出,主管部门将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稳步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
此外,农业部还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修订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法律层面确保改革的合法性。
据本报记者了解,农村改革的另一个关键之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也将有所深化。
据韩长赋透露,下一步,农业部将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
报告进而提出,决策部门还将择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适时“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任务,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
显然,未来一段时间,新农村建设还将驶在一条快车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