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长:正在研究房价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
深圳市市长许勤4日在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深圳房价上涨过快,深圳市政府正在研究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
深圳市长正式表态:深圳正在研究房价调控政策调控房价!
2015 年全年,深圳楼市量价齐升,共成交新建商品住宅66450套,成交面积665.8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上涨58.65%和65.21%,成交均价每平方米 33426元,同比增长39.43%。深圳新房每平方米成交均价2015年11月突破4万元大关,2016年1月再飙升至46515元。
对此,深圳市市长许勤在答记者问时说:“深圳去年房价上涨过快,和全国二线城市的房价方向不太一致。”“深圳正在研究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
许勤说,影响深圳房价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需求、供给、调控政策三方面。随着城市环境的提升,深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购房愿望和能力也在提升。但在供给方面,因土地空间有限,不能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
深圳市长:我也认为深圳房价比起其它城市涨太快
深圳市市长许勤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也觉得深圳房价确实涨的太快了,与其他城市不在一个步调上”。深圳正在研究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
2月4日上午,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顺利闭幕,深圳市市长许勤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也觉得深圳房价确实涨得太快了,与其他城市不在一个步调上”。
据《南方日报》报道,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回应深圳房价问题时表示,深圳正在研究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
深圳市长:我也认为深圳房价比起其它城市涨太快
许 勤说,影响深圳房价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需求侧和供给侧。由于深圳年轻家庭多,市民收入持续上涨,城市综合环境不断改善,加上市民购房消费的固有理念, 深圳市民的买房意愿十分强烈。从供给侧看,尽管深圳去年土地供给,人才安居房和保障性住房仍在增加,但整个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让深圳房价不断上涨。
许勤:深圳去年房价上涨过快,将从供给侧进一步平衡市场、平抑价格
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市长许勤答记者问
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月4日上午,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圆满闭幕。在大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圳市市长许勤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关心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谈经济: 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助力深圳经济逆势增长
记者: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全国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深圳经济还取得了8.9%的增长。深圳2015年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有哪些因素?下一步深圳将如何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许 勤:过去一年,深圳经济发展逆势而行,克服了外需市场不振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GDP增速达到8.9%,高于2014年,GDP总量超过1.7万亿元, 这个速度和这个总量是在有质量、有效益的情况下取得的,也是在结构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 央关于稳增长、优结构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深圳在“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持续推进转型升 级、创新驱动,扎实把中央要求与深圳实际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结果。
其次,这是我们近年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推动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 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果。我们坚定不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总要求,始终遵循“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 变的三大方向;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驱动作为深圳的主战略,增强发展动力,提高附加价值,创造新的业态,形成更多的商业模式,推出更多新产品;始终坚 持转型升级,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四路纵队”——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共同支撑经济稳定增长、质量效 益提升,使得深圳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去年的4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20%;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对税收贡献也超过 20%;深圳传统产业也在向设计、品牌、营销、总部以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产业也形成了4000亿的规模。
从深圳的实践看,我们提出深圳质量的发展理念,走质量引领的路径,推进质量式增长,内涵式发展,以质量推动了整体的发展,增强了深圳的竞争能力。
接 下来深圳要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特别要注重在新常态下 持续推进创新,进一步把创新这个发展引擎打造得更加强劲,功率更大;第二是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把握好速度和规模、速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既要稳增长,更要 优结构、提质量、提效益,特别要注重把握互联网条件下新兴业态的发展机遇;第三是要全力谋划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把供给侧和需求侧结合起来,让消 费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三者更好联动起来,以创新创造新需求,以新需求拉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
谈供给侧结构改革:
消费升级、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三者联动,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
记者:供给侧改革这个词这一段时间是一个热门词汇,我们注意到在去年5月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已经体现出很多这方面的思路。请问深圳接下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会有什么新的举措吗?
许 勤:去年以来,我们看到经济结构当中出现两大矛盾:一个是供需错配的矛盾。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许多需求不能满足,出现了国人到国外购买产品的现 象。消费者在消费升级之后追求的是品质,需要有品质的产品。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先发优势。我们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 调整着力,在错位的矛盾中看到机遇,抓住机遇,积极促进消费升级、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三者联动,形成一个正向、逆向相互协调、配合、推进的良好态势。另一 个矛盾是结构失衡的矛盾。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吻合,一方面层次上不吻合,一方面具体供需内容上不吻合。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的就是这个结构失衡问题,在层 次上提升,在结构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创新,最快、最大可能地抓住新的机遇,使得深圳产业处于一个领军地位,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深 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部署要求,在结合深圳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形成了供给侧改革的一些思路。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 关键是要解决两个提高:一是要提高供给侧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对深圳而言,主要就是要抓创新,充分体现创新对全要 素生产率函数的影响,充分发挥创新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
供给侧改革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策供给、技术供给、土地供给、人才供给、制度供给等方方面面,我们将强化在这些具体领域的改革,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谈财政收入支出: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舒适、让城市更美好
记者:去年深圳财政收入全国领先,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深圳如何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今年在治水提质、交通治理方面的民生支出有什么计划?
许勤: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在于追求GDP,不在于规模,也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如何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惠民始终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目标和内涵,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让城市更美好。
去 年,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免各项税收接近700亿,在此基础上,深圳全口径财政收入仍达到7238.8亿元,增长30.4%,地方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2727.1亿元,增长30.9%。这反映了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反映了在“深圳质量”理念引领下,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的结果。
这一经济发展成果也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市民。过去五年,全市九大重点民生领域的投 入累计达6734亿,年均增长29.7%,是“十一五”的3.4倍,高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具体来看,教育投入1349亿元,是“十一五” 的2.4倍;医疗卫生投入599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水环境治理243亿,是“十一五”的3倍以上。2016年,市本级预算安排九大民生领域支出 1394亿,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25.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5.8%,卫生支出增长34.2%,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207.6%。
我们将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来的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目标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最重要方向,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服务于再生产、服务于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创造更多的经济成果。
谈房价:
“十三五”期间建设保障房40万套供应35万套
记者:去年深圳房价领涨全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未来深圳在住房保障方面会有什么举措?
许勤:住房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深圳去年的房价上涨过快,和全国一些城市房价的方向不太一致,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影响房价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供给,一方面是需求,再有就是调控手段、调控政策。
从 需求看,现在深圳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完善,许多人愿意来深圳居住、工作,增加了住房需求。另外,深圳年龄结构整体年轻,越来越多年轻的 家庭出现,就会有更多刚性的需求。从供给看,深圳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人才房、保障房,去年的投入和供给都增长不少,包括二手房交易,但依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快 速增长。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和建设保障房。“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超过24万套,竣工超过10万套,供 应11万套,都远远高于“十一五”时期,但跟需求相比还是不足。“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计划建设保障房40万套,供应35万套, 可以从供给侧进一步平衡市场、平抑价格。
政策方面,现在深圳房地产主管部门正在研究一些调控政策,既要惠及民众,又要能够使房价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需求结构、总量不一样,需要去找准问题、克服困难,形成一个房价的合理区间。
谈治水:
5年治水总投资要超800亿
记者:市政府接下来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有什么新的动作?
许 勤: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治水高度重视,投入也非常大。“十二五”期间,我们投入243亿用于水环境治理,治理的河道有200多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 厂有17座,日处理能力增加了213万吨,达到479.5万吨。但过去五年的治理,在管网建设上,干线管网建设比较多,支线管网建设比较少,没有形成配 套,有些污水收集能力没有形成。
现在我们的方案是把流域治理作为一个重点,把干线管网和支线管网统筹建设,就可以分片推进、分片解决,实现雨污分离、雨水收集。同时,在投入力度也会比上一个五年要加大许多,根据目前确定的“治水”方案,5年里深圳治水总投资要超过800亿。
我 们正同步推进治水和流域开发,一边治水,一边进行流域开发,加快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未来治水的重点。我们希望治水工程在全 社会形成共识,特别是当要涉及到一些具体利益、影响到个别的地方时,希望大家能够为了全社会利益和全市利益来共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共同努力让城市更美丽、 环境更美好。
谈补齐教育医疗“短板”:
加大投入力度引入优质资源
记者:教育和医疗一直都是深圳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市政府在补齐教育医疗“短板”上有什么安排和思路?
许勤:补民生短板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届又一届的党委政府,一年又一年不间断地推进补短板工作。但是深圳在35年里快速发展,随着人口增长、需求提升,有的“短板”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所以我们补短板的速度要快于形成短板的速度才行。
过去五年,我们在教育领域投入是1349亿元,是“十一五”的2.4倍,新增中小学学位13.2万个,是“十一五”的2倍。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了将近600亿,是“十一五”的3倍,病床数从2.3万张增加到3.7万张,一批重要医院投入运营。
近 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希望在医院的数量建设和增长过程当中能够更多引进名医、名诊所、名医院等高端资源。去年建了三个名医诊疗中心,吸引全球 的名医到深圳坐诊,同时引进先进的医院,把它们的医疗体系、好医生转移到深圳来为深圳市民服务。现在,深圳卫生计生部门正在全力推进名医名院引进,比如跟 麻省总医院、德国医疗机构的合作,包括引进萨米教授的国际医疗中心。希望使深圳的医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加快补短板、提质量。最主要是加大投入力度和引进优质资源力度。加大投入力度方面,今年,市本级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将投入1394亿元,增长25.7%。其中,教育领域投入215亿元,增长15.8%;医疗卫生领域101亿元,增长34.2%。
引 进优质资源方面,过去我们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进了许多国内外名校来深建设特色学院,现在正把这项工作向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延伸。一方面,积极引进德国、 瑞士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学校、教师、课程和教学方法,加快构建国际化和一流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全国知名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等优质资 源,目前人大附中等名校已经有计划将在深圳办学。在医疗卫生领域,我们计划跟国内外名医院建立联合医疗中心、诊疗中心、实验室等,加快打造国际化医疗中 心,让市民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完善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社康中心建设。在全面提升社康中心设备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康中心医疗人员队伍建设。
谈人才:
即将出台覆盖全领域的人才新政,加快人才立法
记者: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深圳在“十三五”期间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会有什么新举措?
许 勤: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城市的持续竞争能力应该说是最关键的。市委市政府对于人才十分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过去几年实施了“孔雀计划”,引进了 几十个团队,光启、柔宇等许多现在比较知名的企业和机构也是由这个计划引进来的。我们每年安排10亿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引进“孔雀计划”团队,瞄准国际最先 进的技术和最一流的人才,希望通过这些人才形成新的科研成果、新的企业、新的研究机构、新的产业。
下一步,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一个新的更具竞 争力的人才政策,一个涵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覆盖全领域的人才政策,即将在本月底或3月份推出。同时,马兴瑞书记也在亲自推动形成深圳的人才条 例,加快人才立法,在立法层面把深圳人才相关制度、政策确定下来,解决人才培养引进的相关问题。
另外,我们还在完善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体 系,包括资金支持、配套环境打造以及创造生活便利条件等,全方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既要引进高端的人才,也要引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将会打造一流 的人才团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深圳创业、工作、生活,欢迎各领域、各类人才到深圳发展,共同推进特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建设,共同推动城市未来的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