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势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最终本质与根源,仅仅依赖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足以改善银行经营状况,近来银行资产不良问题日渐突出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有实体经济兴,才会有金融兴,银行才能持续稳健发展。
国内股市金融板块近日再度迎来一波上涨行情,申银万国银行指数大幅上涨11.9%,非银金融指数涨幅达12.8%。在推动金融股上涨的诸多利好因素中, 除了关于银行存贷比考核或将取消、券商风控指标可能松绑等市场消息之外,投资者对央行全面降准的预期再度高涨,更值得关注。
过去一年 里,在中国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发展转型减速期、大规模刺激消化期背景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特征,政策层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坚持“底 线思维、区间管理”的原则,积极实施局部性、针对性、市场化的调控模式,实现了全年经济的总体稳健增长。定向降准、降低回购利率以及通过SLF等措施定向 放松流动性,在引导市场资金流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还在11月21日实施了不对称降息政策,这也是央行在近两年内首次降低 基准利率。
然而,“三期叠加”的负面影响并非短期内可以消散,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调整的阵痛进一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 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12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由11月份的50下降至49.5,我国工业生产活动在经历了六个月的 积极扩张之后再次落至了荣枯分界水平线下方。市场资金价格方面,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未有明显下降,加之年末临近资金趋紧效应凸显。12月17日,上交所7 天回购利率收盘高达10.25%,较上月同期上涨了7.44个百分点。此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连续六个月下降,11月份同比增幅仅 1.4%,通缩风险有所增强。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央行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再一次高涨起来,不少投行分析师认为在2015年元旦前后将会出现一次降 准,甚至预测未来一年内央行将多次降息、降准。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央行货币政策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因此,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在岁末年初资金紧张之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确是可行之举。事实上,随 着存款保险制度的逐步推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应该说是一大趋势。世界上类似美国这样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一般央行不再征收或只征收很少的存款准备 金。但“松紧适度”的要求,也表明未来货币政策实施将更加主动灵活,同时政策节奏也可能会有所起伏。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此前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面宽松” 的局面很难再出现,央行未来也不会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12月9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 措施的通知》,曾被认为是“政策黑天鹅”,给连续暴涨的国内股市浇了一盆冷水。但近两日金融股再度大幅上涨表明,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强烈预期下,市场投资者 的热情仍然似火。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最终本质与根源,仅仅依赖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足以改善银行经营状况,近来银行资产不良问题日渐 突出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有实体经济兴,才会有金融兴,银行才能持续稳健发展。切记不可过度解读货币政策,盲目乐观更不可取。